• 儀器無憂網首頁

默哀!做“健康”科研人

瀏覽次數:2521
時間:2016-08-19 17:36

39歲“青年千人”獲得者突然病逝

近日,許多科研人員朋友圈轉發(fā)的一條訃告讓人唏噓不已。中國科學院年僅39歲的年輕女性研究員趙永芳,“因突發(fā)急病,經搶救無效去世”。


39歲的趙永芳系博士生導師,目前擔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創(chuàng)新課題組組長。趙永芳是2013年國家“青年千人計劃”獲得者,同年,她進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后一直擔任研究員,主要從事膜蛋白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研究。

據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官方信息,1995年起,趙永芳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習,本科畢業(yè)后進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深造,并于2004年獲理學博士學位。兩年后,趙永芳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,并擔任研究助理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自2007年起,趙永芳曾前后在權威科學期刊《Nature》上發(fā)表三篇論文,其中兩篇論文是以第一作者身份發(fā)表。她還在專業(yè)權威期刊《Nat Chem Biol》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(fā)表過一篇文章。此外,趙永芳還于2015年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(yōu)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。


趙永芳去世的消息在網絡引起熱議。有人認為這位研究員離世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勞累引起的心臟停止?!八疹欕p親,還要照顧孩子,還有高強度的工作,可想而知”“畢業(yè)之后她是我們班同學里在學術上最出眾的……又是帶孩子又是忙工作,很忙碌很累”……在留言中,不少人感嘆科研人員尤其是年輕人壓力大,任務繁重。


青年科研工作者健康人群僅一成

中國科協(xié)近期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,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時長為8.6小時,最長工作時間每天16小時。高學歷者每日工作時間更長,睡眠缺乏情況嚴重,博士學歷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時間最長,為9.29小時。同時博士和碩士學歷的科技工作者每周花在運動上的時間都不足5小時,顯著少于其他學歷群體。


該調查課題負責人、中科院心理所陳祉妍教授說,從數據看,博士學歷的科技工作者可能通過擠壓有利于健康的運動時間,換取更多的工作時間,長此以往,可能會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。


由《知識分子》聯(lián)合自然科研等發(fā)起的一項調查顯示得出了類似結論。該調查稱,12.84%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每周工作時間不多于40小時,剛剛符合《勞動法》的規(guī)定(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);而多達58.39%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平均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0小時。調查顯示,將近一半人表示自己過度疲勞,不太健康;只有一成人群表示自己非常健康。


別用生命搞科研 心源性猝死需警惕

雖然死因尚未確定,但記者多方打聽,通過知情人了解到,該研究員的死因可能是心源性猝死,而長期高強度工作,忽視身體給出的疾病信號,正是心源性猝死的誘因。


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種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,發(fā)病突然、進展迅速,死亡發(fā)生在癥狀出現后1小時內。資料顯示,我國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超過50萬,即每天至少1000多人猝死。北京醫(yī)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汪芳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發(fā)生心源性猝死的人,特別是中青年人,生前大多有基礎心臟病,如冠心病、遺傳性心血管疾病、心力衰竭,只是他們不知道或不重視,忽視體檢,甚至有不舒服癥狀也不就醫(yī)想“扛過去”。


“在心源性猝死中,冠心病為病因的占了8成以上。以前提及冠心病,大都會聯(lián)想到頭發(fā)花白的老人,如今四五十歲的冠心病患者越來越多,我甚至接診過數十例20多歲的患者?!蓖舴颊f。


汪芳分析說,中青年多數處于事業(yè)上升期,精力充沛,對自己的身體素質較有信心,覺得疾病和死亡距離自己很遙遠。事實上,他們長期處于壓力之下,身心嚴重透支,往往身處危險而不自知。


心源性猝死從出現不適癥狀到死亡,至多不過一小時,救活的概率非常低。因此,時刻保持警覺至關重要。

來源:中國科技網


聲明:素材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刪除




上一篇:進步!大數據+基因測序,精準治癌成真

下一篇:食品中常見的微生物污染,你知道嗎?(上)